Alexa

【圖表】再不清污,連水都沒得喝,哪來的發電!童子賢為何認為,不能只靠風光救地球?

童子賢:不只台灣,全球如果不仰賴核能 「要仰賴太陽能+風力發電來救地球,是沒有指望的」
撰文: 劉煥彥     分類:其他綠能     圖檔來源:劉煥彥 攝影 日期:2025-03-10

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,不論是台灣或全世界,如果真的要挽救地球免於進一步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生態危機,不能只靠太陽光電、風力或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,核能發電一定要列入整體發電的組合。

就核能來說,311大地震後原本要全面停用核電的日本已經大轉彎,打算在2030年核電要佔全日本發電量兩成。

歐洲也出現核電復甦潮,例如原先要廢除核電的瑞典,打算在2050年增加12座核子反應爐;國內完全沒有核電廠的義大利則從法國進口核電,使義國的核電用電佔比直逼兩成。

童子賢也指出,儘管台灣有用電大戶台積電的龐大需求,加上電動車大趨勢帶來的用電需求,從歷史數據來看,台灣用電其實沒有那麼緊張,過去十年僅成長約11%,遠低於同期印度的65%或中國的74%。

「這比起我們在20年前、30年前的(用電)成長,真的是相對少很多,不用自己嚇自己。只要做妥善規畫,跟把電網建設好,台灣的用電可以很穩定的。」

 

「要趕快清德基、曾文水庫,再不清污,連水都沒得喝,你哪來的發電」

 

童子賢周日(9日)應邀至台灣民眾黨國家治理學院,以「AI產業與能源政策 – 挑戰與展望」為題,發表約90分鐘的演講。他以100多頁的簡報談到許多主題,大約後面三分之一是能源,從台灣自身的能源需求、綠電成本、台積電用電,到核電在全球的復甦趨勢都有。

 

他直言,「不只是台灣,包含全球,如果不仰賴核能,你要仰賴太陽能加風力發電來救地球,是沒有指望的」。

 

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

▲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(圖片來源:劉煥彥攝影)

 

他引用聯合國IEA(國際能源總署)統計指出,2023年太陽光電在佔全球發電量5.5%,高於台灣的4.6%;風力發電在全球佔7.8,高於台灣的2.2%,但太陽光電加上風電也只有13.3%。

 

全世界另外兩個不會排碳的電力來源,是水力及核能,其中水力發電本身就佔了14.28%,比太陽光電加上風力發電還要高,問題是全球水力發電的前景悲觀。

 

童子賢指出,「所有的水庫,包含台灣的水庫都愈來愈淤塞,重要的水資源在50年前、100年前,早就都攔掉了,所以未來水力發電(佔比)只會下降,包含台灣在內沒有提高」。

 

他也呼籲,政府要儘快清除國內水庫的淤塞,「要趕快清台灣的德基水庫跟曾文水庫,像曾文水庫非常大的,將近有翡翠(水庫)加石門水庫那麼大,可是曾文跟石門都已經淤塞了30%。如果再不清污的話,連水都沒得喝,你哪來的發電」。

 

從日本、瑞士、瑞典到義大利 都重新擁抱核電

 

童子賢說明,從IEA的2023年統計來看,不會排碳的電力來源,從太陽光電、風電、水力到核能,四種合計的總發電量佔比接近40%,但若拿掉核電就少掉四分之一。

 

他從目前幾個先進國家的例子說明,核電正出現復甦趨勢。以台灣熟悉的日本為例,日本本來是福島核災的受災國,核電到了2015年已經歸零,但是到2023年核電佔全日本發電量已經恢復到7.5%,估計到2024已經超過8%,前首相岸田文雄在位時更宣佈2030年要恢復到22%。

 

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

▲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(圖片來源:主辦單位提供)

 

以歐洲來說,向來以天然美景為賣點的瑞士,核電佔發電總量達到44%;瑞典原本要廢除核電,但在2023年核電佔比已有三成,而且還計畫到了2050年要多蓋12座核子反應爐。

 

更有趣的案例是義大利。

 

「義大利本來是零核家園,1985年他們就很浪漫的公投反核,到了2024年7月31號,他們總理宣佈恢復核能。」

 

「為什麼?義大利自己沒有核電,但是有18%核電是從法國進口,因為他們(法國)就在隔壁。它理由很簡單,它發現太陽能會破壞農業跟湖光山色,還有發現太陽能(設備)都掌握在中國手裡,義大利覺得不安,認為中國比較容易操控政治跟商業中間的關係。」

 

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

 

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

▲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(圖片來源:主辦單位提供)

 

童子賢:台灣能源問題不難解決,只要選對能源類別、在這下功夫,不用自己嚇自己

 

隨著國內核電廠先後除役,再生能源建置的進度落後,外界開始疑慮台灣發電量可能有一天不敷所需。

 

對此童子賢認為不用過於擔心,因為與蔣經國、李登輝總統時期,台灣每十年用電量成長動輒80%或更高相比,過去十年僅成長11%,指只要好好規劃仍可以做到穩定供電。

 

「大家覺得用電好像很緊張,我的看法不一樣。台灣用電早就不太成長,在李登輝之前的蔣經國年代,10年可以成長140%,再隔10年成長80%;到阿扁總統前後是成長20%幾,最近10年只成長11.88%。」

 

「中國在過去10年成長74%,印度在過去10年成長65%。」

 

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

 

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

▲童子賢昨天在約90分鐘專題演講,說明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及能源建設的想法。(圖片來源:主辦單位提供)

 

他說明,從美國、日本到歐盟,過去十年先進國家用電量都在微幅的下滑,「對我來說,其實認為能源不難解決,你只要選對能源的類別,在這上面下功夫。台灣的耗電除了台積電、電動車跟AI,即使這樣子它的成長,比起我們20年、30年前的成長,真的相對少很多,不用自己嚇自己。」

 

「只要做妥善的規畫,把電網建設好,台灣的用電可以很穩定的。」

 

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

 

延伸閱讀:
 

台灣只剩下台積電跟半導體?童子賢談產業創新:若服務業走不出去 年輕人薪資很快就會到天花板!